第二百六十八章,联盟产值-《从行星总督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两者之间的差距颇大。

    同样的,北青谷行省有八百万人口,占到了整个联盟的三分之一。

    最肥沃的土地、第二大的面积、最多的人口……造就了全联盟产值最高的一个行省。

    而且,不说总量,单提人均产值,那也是最高的。

    比卫兴城的人均产值还高。

    这主要是因为,在大量的农机被生产出来,运往了卫兴城之后,那里的土地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利用。八百万人洒在那广袤的沃土上,农民驾驶着农机,每一户伺候着上百亩土地,用的是经过基因改造的良种,还有工业化肥提供助力,产值怎么也不会低。

    北青谷地区已经利用起来的耕地,已经达到了两亿亩。再加上围绕着农业生产,衍生出来的服务业、运输业、化肥和食品加工业,人均年产值已经达到了2.3税币。

    而相对的,目前卫兴城的人均产值,还只有1.95税币,并且人口也只有255万人,年产值离五百万还差一点点。

    这就是两者之间差距的由来了。

    当然,看发展,不能光看钱

    北青谷行省的主要产出,是农产品,以粮食为主,以其他各类经济作物为辅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属于硬通货,不管是自己吃也好,还是作为粮食出口贸易、乃至于交税,价格都很坚挺。

    然而,光靠农业是富不起来,也没法培养可靠的军队的。

    而且,大规模农业生产,根本上依靠的是‘土地’这种有上限的资源。

    虽然,目前青谷地区还有大量的耕地没有利用起来。按照估算,北青谷地区的可耕种面积最高可以达到十二亿亩;并且,南青谷还处于未开发状态,真要全面开发起来,也能提供不少于七亿亩的可耕种土地。

    但总归,这是有个头的。

    但工业大生产,那是没头的。

    往后随着时间的发展,卫兴城的人均产值还会有跟进一步上升的空间。并且,按照奥赛娜这位总理,以及卫兴城的市长帕特尔两人的计划,后面一年,将会加快卫兴城的建设。

    卫兴城的人口增长已经很快了。两年间,从一处平地,发展成了如今是个两百五十万人口的工业城市。

    但还可以再快一些。

    制约人口再进一步增长的,是产业线的扩张以及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。

    这块,他们预计在半年内打牢基础;随后,在一年的时间内,将卫兴城的工业人口再翻个倍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卫兴城的工业产值就应该能追上北青谷地区的农业产值了。

    当然了,不管怎么说,北青谷地区和卫兴城,就是目前联盟最核心的产值来源。两地加起来,占了联盟总产值的67%以上。

    而剩下的几个行省,就属于拉胯拖后腿的了。

    除了首府复兴城,人均年产值勉强达到了1税币,剩下的全没过1。

    其中最穷的,是刚收复的北境行省。由于极北工业城都被划分到了中北行省,极地工业集团的主要产能在行政划分的时候挪走了,北境行省空有全联盟最大的土地,以及300万的人口数,但人均年产值仅有0.34。

    都别说后续联盟要投资建设那里了,仅仅就是那三百多万人,按照联盟的福利、津贴政策,人均耗费0.4税币,那都是亏本生意。

    其他的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,哪怕算津贴福利不亏本,再要算上交税部分,不亏也赚不到多少。

    再算上投资建设,多半也是纯亏。

    然而,还是那句话,搞建设不能纯看钱,这不是在做生意。

    北境行省虽然自然环境恶劣,但是有矿。

    拿着【资源勘探技术】在联盟领地内四处干活儿的勘探队,光最近这一个月,就在北境行省接连发现了三个各类矿脉。

    再加上原本那里就有不少战前时代遗留下来的矿业废墟,那里未来可能是联盟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地。

    东部三省中的雄崖行省,依托星港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;其他两个省差一些,但也在各自想办法,最最起码他们还有各自境内的废墟矿可以清理。战前时代的巢都,还够捡垃圾捡很多年。在完全枯竭之前,他们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想出路。

    高塔行省、中北行省和中央行省的其他区域,在努力接收卫兴城外溢的产业,有望以卫兴城为中心,形成一个大的工业圈……

    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!

    最终,奥赛娜总结道:“下一个两年计划,我希望能做到的是,让联盟的总产值翻倍;哪怕最穷的行省,人均产值也要过1。”

    顾航轻轻鼓掌。

    他对奥赛娜的报告基本满意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