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更正确的选择(五)-《1852铁血中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先出来的就是教育部长曾大千,“同志们,我们以前看不起那帮读书人,觉得他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头去了。跟着都督打天下,我们也逐渐明白,那帮读书人就是和满清和地主站在一起,根本没有和我们这些穷苦出身的人在一起。我们既然看不起以前的读书人,那我们就要比他们强。所以国家制定了强制义务教育法,为的就是要以后的中国人人都读咱们的书,人人都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。我们教育部是个清水衙门,全靠国家拨款。可这笔钱到底到了哪里,我这边有个统计资料,最少有四成的教育资金被省里截留了。我不知道其他的部门省里面能不能惹得起,我们教育部门省里绝对惹得起。所以没钱,就从教育资金里面挪,没钱就先欠着教师的工资。没钱就先把教育资金给停一些。反正么,學校可以等。屋子不够,挤一挤。既然以前很多地方没學校,现在也不用那么着急……”

    曾大千的语气里面满是嘲讽,有些省经济达,教育工作自然做得好,不过这些省却是最少反对部委的。起来闹得,都是经济上不够达,又很想达的。这帮人的脸色就变得不那么好看。这件事的确狠狠踩在他们的理亏之处。

    “我就在想,适合读书的年龄就那么几年,从六七岁到十六七岁。过了这个年龄,就算是想再读书,也得有读书的机会。那时候十几岁的孩子们就要开始成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,他们要生活,要成家,要开始为家里贡献力量。那时候你让他们再去读书,他们也没有學习的习惯了。咱们都当过兵,都督爱讲,除了吃奶之外,小孩子天生什么都不会。所有學会的东西都是后天练成的,所有掌握的技能都是后天培训出来的。所有的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,包括學习的习惯。如果不是组织生活里面三分之一都是各种读书会,给本书,给份文件,大家能读懂么?”曾大千火力全开,猛烈的抨击着省里猛卡教育资金的行动。

    “有人给我说读书无用,种地读那么多书做什么,做个小买卖会算账就行了。读书不仅起不到作用,还要花那么多钱。对这种说法,我的回答是,要是觉得读书无用,那只有一个原因,读书读的不够多,读书读的没學会读书的方法。很多老同志老兄弟从广西打到南京,从南京打到安徽,从安徽打到河北,再从河北杀回安徽,再杀到广东,又从广东杀到全中国。这几万里的征程是一步步走出来的,少一步,就停在那里走不动。省里的同志说部委的问题,我作为教育部很多问题并不清楚,我不做评判。我只想问几个问题,这些被省里截留的资金怎么办?因为被截留了资金而停顿的教育工作什么时候能够继续推动?以后还会生多少类似的事情?这几个问题,我希望省里面能够给我做出回答!”

    光复党一直比较重视教育,曾大千身为教育部长又死死扣住各省亏理的问题。更重要的是教育部本身也不是什么实权单位,不可能去影响省里的工作,教育资金还是国家支出的,并不需要省里单独承担。这个言立刻让省里就显得被动起来。

    曾大千却也没有到此为止,他手里挥舞着一叠文件,“这是最近三年来省里挪用教育资金的清单,我可以说这些清单不完整,因为我只收集到了已经能够确定的挪用。不包括挪用之后三年内又给补上的部分。如果把那些内容给补上,这清单就得厚上好多。这件事省里必须给我们教育部一个说话。”

    中央委员每个成员都很快得到了一份这样的文件,阮希浩脸色又变得难看起来。曾大千是胡成何的亲家,阮希浩自己托过人,也曾经希望胡成何能够出来帮忙说服一下这个颇有风骨的同志。在诸多部委能够攻击省里的罪行中,挪用教育资金是阮希浩也真正觉得不合适的行动。但是曾大千根本不为所动。阮希浩最不希望出来言的就是曾大千,可他也实在是无力阻止曾大千出来言。

    中央委员们翻看着资料,被点名批评的省份对此暂时不敢吭声。曾大千也不去看那些人,他等待着提问。提问的委员不多,问题倒是很集中,“教育部怎么收集到这些情况的,而且挪用的去处也比较清楚。”

    对这个问题,曾大千答道:“我们是通过银行体系来收集情况,这些都是银行直接账目的问题。我们在里面写的清楚,钱拨下去了,最后的教育部验收中这些钱没有到账。银行能够提供的是这些钱到底被谁取走了,到底走的是什么样的转账。这些问题可以让银行的同志来解释一下。”

    这套组合拳是部委们精心策划的,见到曾大千把皮球踢到自己脚下,王明山起来言了。

    “为了能够提高效率,减少现金流通的麻烦,现在银行在很多单位支出上都是采用定点服务的方法。也就是说,在城市里面到哪个银行取钱是专门的规定。这样也好追踪资金的动向,不至于说出了问题之后没办法追查。按照流程,不出问题的话,这些钱每一步到了什么银行,什么账户,都可以找到。教育部提出要求,我们就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来走。然后我们就现,有些资金流动不明,有些资金出现了不合乎规定的事情。再针对这些不合规定的当事经手人进行调查,这些钱的去向就能够确定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