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九十一章 肉肠和伏特加-《军工帝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苏联在赫秃子主政时期,大规模推广粮食种植,虽然闹出了在寒带种玉米的笑话。但不能否认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,苏联的粮食产量连年增长,农业开始朝着好的方面转变了。只是赫秃子一退位他的改革成果都被继任者推翻,再加上石油价格上涨,苏联依靠石油红利赚取到了大量的外汇,经济情况好转,用来进口粮食完全不是问题,在这种大前提下赫·鲁晓夫取得的改革成果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
    因为有石油的支撑大量进口粮油和肉蛋奶,苏联国内百姓其实是感觉不到粮食短缺问题的,餐桌上依然有土豆和油腻的肉肠,天天都能伏特加配腌黄瓜,小日子别提多舒坦了。苏联依然是跺跺脚地球都要颤抖的大帝国,生活在帝国之中的普通人感觉不到任何的危机!

    但是苏联也就一个石油部门能赚到钱,其它的工业产业部门都是一片惨淡,如果不是因为公有制,这些企业的产品都在国家的控制下划都走,如果在市场经济模式下,苏联百分之八十的企业全都会亏损倒闭。其实就和种花家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样,在市场经济模式下,很多的老工厂适应不了新的环境,成片成片的关门,倒闭潮、下岗潮是哪个时代特有的名词。

    进入到八十年代,美国通过操控中东石油,让石油价格从3o美元降到1o美元,开始用经济手段打响了冷战最后的攻坚战。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,再加上石油开采量下降,开采成本上涨,老毛子已经越来越难以用石油外汇来补贴国内经济了。

    本来就这么一根独苗能赚钱,现在偏偏还让美国人给掐断了,苏联有苦说不出!

    苏联国内物资是非常匮乏的,所谓的吃饱也真的只是吃饱而已,排队领到的食物数来数去也只有土豆和肉肠,而同期美国人的市里有琳琅满目上万种的粮食可供选择。

    同样是世界霸主,美帝在细节上就已经赢了。

    当然过得不好的,只是苏联的普通人而已,并不包括可以去特·供商店选择进口商品的官僚阶层,他们可以享受到来自法国的白兰地,古巴的雪茄,瑞士的巧克力,巴黎的香水,昂贵的鱼子酱,总之全世界的奢侈品在这里都可以看到。

    有点讽刺的是,这种特·供商店是在1918年革·命刚刚打开局面的时候,同志们为了革·命没日没夜的工作,为了新生的苏维·埃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。列·宁为了让这些日夜操劳的同志们吃饱肚子,为此就设立了“疗养食堂”。

    本意是好的,结果几十年后这个疗养食堂就演变成了特·供商店,成为了特权阶层享受**的温床。

    高级干部以及他们的子女都能享受到无与伦比的舒适生活,可以说官升一级待遇就完全不同,导致更多的人削尖了脑袋的想挤进这个圈子,爬得更高享受到更好的待遇。

    但是官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得,苏联的官员终身制度,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没死,下面的人就别想上来。所以老毛子另辟蹊径,既然萝卜坑不够那干脆就多挖几个!于是不停地增设新的政府机构,以此来安排更多的领导干部,根本不管这些机构是重叠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