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-《谋三国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  npxswz        各种乡村  都市  诱惑          第三章

    1.  初露头角

    中国的传奇人物仿佛自古以来都天生异象,刘备就是一个典型代表。《三国志》里写到,刘备双手过膝,耳朵大得连自己都看得到,所以在当时得了一个“大耳贼”的不雅外号。

    东汉涿县楼桑村,这个冀中平原上的小村庄,就是刘备的故乡。这里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种有桑树,刘备家的门外就有一棵高大葱郁的桑树,小时候的刘备就指着树冠对小朋友说:以后我一定会坐上有这么大华盖的天子之车。

    这个志向远大的孩子虽然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,却由于家道衰落,早年丧父,从小就不得不帮助母亲织席贩履度日。族人刘元起看出来刘备非同一般,时不时地帮扶他一把,所以刘备的童年生活也算衣食无忧,要不怎么能发展出诸如“美衣服”、“犬马”和“音乐”这样的爱好呢。

    公元175年,刘备15岁,他拜大儒卢植为师。在老师那里,他认识了公孙瓒同学,从此开始了两人半生的缘分。公孙瓒,字伯珪,幽州辽西人,是一个世家子弟,17、8岁的时候就在本郡做书佐,干些抄抄写写的活,由于才干过人,太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。对于乡野长大的刘备来说,混迹官场的公孙瓒不啻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。乡村长大的孩子拥有远大的志向,却缺乏世家子弟的魄力,在意气风发的公孙瓒这里,刘备补上了这一课,两人很是投缘,结为朋友。不久,两个好朋友结束了学业,各自回家。

    但是没过多长时间,他们又相遇了,这回是在刘备的家乡涿县。公孙瓒来这里当涿县县令,这是老天对刘备的成全。作为县令的铁哥们,本来人缘就好的刘备就具有更大的号召力,在他的身边,开始聚拢起了一帮兄弟,关羽和张飞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刘备的生命。

    关羽是河东解人,在家乡杀了人逃往涿郡;张飞是涿郡土人,家里是土财主。由于家境原因,关羽应该读书不多,而张飞肯定是上过学堂的。

    多赖《三国演义》的演绎,在人们印象中,没大读过书的关羽以一本名为《春秋》的书为枕边书,夜里常常手捧着这本书,至于看不看得懂是没有人追究的;张飞书法极好,可与大家媲美,还擅长画美人图,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个性情粗暴的文盲。

    外表上,关羽应该是个红脸大汉,长须飘飘;张飞应该是个比关羽个头略低的白面书生,《太平御览记》里就曾描绘过:“人中张飞,马中玉追”。

    不过,两人的共同点是都习过中国功夫,练过健美,所以体格魁梧,力大无比,打起架来,一个能顶十个。

    据说刘关张的认识就始于一场打架。据说,当时张飞在涿郡开了个酒馆,他上午卖肉,过午就打烊,为了让没卖完的肉保持新鲜,就把肉吊在水井里,上面压一块五六百斤重的大石头,除了张飞谁也搬不开这石头。这天,杀人外逃的关羽经过涿州,要在张飞的店里吃饭,店里已经打烊,伙计就对他说:“肉有,全悬在井里,你拿得动石头,肉就是你的。”谁知关羽力大无比,轻松搬开石头,拿块肉就走了。张飞知道后,追上关羽就打,关羽也不是吃素的,两个人势均力敌,打得难解难分,别人都不敢近身。正巧刘备路过这里,上前硬生生地把两人分开。这也说明刘备具有枭雄本色,不是人们心目中的懦弱的好哭鬼。

    三个人就这样认识了,攀谈起来,一见如故,遂结为兄弟,至于是不是在桃园结的兄弟这可就说不好了,比较符合逻辑的是在张飞的酒馆里边喝边谈的。《三国志》中形容三个人的友谊,说他们“寝则同床,恩若父子”,三个桀骜不驯、精力旺盛的小伙子就像现在的古惑仔一样,经常漫无目的地游荡在涿县的街头,直到历史将机遇降临在他们眼前。

    公元184年,黄巾起义,24岁的刘备带着关羽、张飞和一百来个兄弟,走出了涿县城门,去参加对黄巾军的讨伐。这些人里,只有二十多人是刘备身边的兄弟,其他人都是临时招募的。一百多个莽撞的乡野少年,这就是英雄刘备的原始股。

    在战场上,刘备的部队没有太卓越的表现。无论如何,刘备自己掏钱招兵买马,讨伐叛军,这种参与的精神本身就值得嘉奖的,所以,事后刘备就当上了安喜县的县尉。

    然而这个县尉没当多久,就因为一个督邮的来临宣告终结。那时候的督邮相当于现在市委组织部派下来审查干部的人,级别虽然不高,却由于握有监察各县官吏的大权,所以个个派头都大得不得了。来到安喜县的这个督邮即是如此,刘备去见他的时候就受到了拒绝。如果是一般的县尉,一定会殷勤打点贿赂,讨督邮的欢心。不过,刘备当然不是一般的县尉。他一听督邮不见,二话不说,回头跑到县衙,抄起一根火棍,又大步赶到督邮住的地方,一脚踹开大门,把正在温柔乡里的督邮从床上拎到床下,从屋里拖到院子里,抡起棍子就噼里啪啦地打了起来,一边打一边骂,直打得督邮皮开肉绽。刘备这才丢下棍子,县尉也不当了,丢下大印,大声说:“没有钱就不能当官吗?那我不当了!”说完就上了马,带着关羽、张飞等几十个兄弟离开安喜县,扬长而去。

    在人们的印象中,刘备不是喜欢哭就是善于逃跑,和曹操等人比起来,形象很是有点儿窝囊。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罗贯中为了美化刘备,将鞭打督邮的事安在张飞的身上,殊不知这件事体现出来的才是有刚性有血性的真实的刘备。试问一个筋骨柔弱的人,如何能在动乱的年代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?

    离开安喜县后,刘备曾经辗转到下密县、高唐县等几个地方做过副县长,但由于没有后台,在哪儿都没能做长。这个时候,刘备未来的竞争对手曹操等人早在权力斗争的中心崭露头角了,刘备却连个在中心舞台露脸的机会都没捞到。不过,这颠沛流离中的每一寸光阴,既是苦捱,也是无声无息的前进,刘备不会寂寞太久了。

    既然自寻出路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毫无效果,那么为何不去投靠昔日的大哥公孙瓒呢?那时候,公孙瓒已经成为幽州骑都尉,见刘备来了,就封他为“别部司马”。后来公孙瓒的势力扩展到幽州,就派田楷做幽州刺史,派刘备做平原县令,再后来刘备又升任平原国的国相,成为郡守一级的干部。

    在平原,刘备显示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人格魅力。他把境内土匪剿得干干净净,平原人民终于过上了安宁的生活。接着,人们又惊喜地发现,刘备不仅是和平的守卫者,还是平等主义的传播者。在平原,无论是衙门的办事人员,还是素不相识的平头百姓,只要赶上一起吃饭,刘备都会和他们一个桌子喝酒,一个碗里吃菜。在那个动辄刀枪相加的严酷年代,刘备骨子里的平易和亲切就像温润的春风一样,温暖了人们的心,将平原变成一块其乐融融的乐土。

    都说柔能克刚,这话一点儿不假,刘备温润如玉的品质硬是让举向他的屠刀都放了下来。刘备有个仇敌,买通了一个刺客去杀他。刺客来了之后,刘备以为是又一个吃客,连忙热情招待他吃饭,刺客一见,平原相原来是这么好的一个人,不忍心下手,于是坦白了真相。刘备没有难为他,还赏了银子放他走。《三国志》写到此处,陈寿不禁感叹说:“其得人心如此。”

    在一场场满堂和乐的饭局中,刘备平凡的日子一天天地继续着,直到北海国的国相孔融派使求救。当时孔融在都昌被黄巾军围困,孔融就令太史慈冲出重围,连夜跑到刘备那儿求救。刘备读完孔融的信,第一个反应是惊讶地说:什么?大名鼎鼎的孔北海也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刘备啊?

    这句话透露出刘备的意外惊喜之情,辗转流离至今,刘备终于凭借自己的执著和顽强,赢得了属于他的可怜的知名度。无论如何,从孔融开始,在汉末政治角逐中心,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注定要响彻中国的名字。

    曹操有雄厚的家底,孙权有父兄的遗业,刘备却双手空空什么都没有,有的是起步时的延迟和一路的坎坷。之所以能够取得三分天下的成就,刘备所能凭借的,几乎完全是他的人格魅力,那就是善良和宽厚。这两种品质向来为人们所忽略,然而事实证明,这种柔软的品质自有其于无形中浸润一切的力道。

    2.  三入小沛

    为孔融解围之后不久,刘备又收到了陶谦的解救邀请。陶谦和曹操本来就有过节,曹操的父亲曹嵩经过陶谦管辖的徐州的时候,还被当地士兵给杀死了。这下子,陶谦是跳进黄河里也洗不清了。曹操亲率大军来打陶谦,临行前连后事都交代好了,这种决一死战的汹汹气势,不能不让陶谦胆寒。陶谦想到了青州的田楷和刘备,于是派人向他们求助。

    当时孔融求助刘备,是知道他素有仁名。陶谦求助于田楷、刘备,取决于当时的政治背景。当时天下分为两股力量,以袁术、公孙瓒和陶谦组成的“同盟国”和以袁绍、曹操、刘表组成的“轴心国”进行对抗,所以当陶谦遇难的时候,他自然想到了盟军公孙瓒在青州的队伍。

    田楷慨然应允,与刘备前往助阵。刘备有一个特点是,在他的身上从来不会发生奇迹,该输的时候一定赢不了,面对曹操这样的强敌,他只有被打得落花流水的份儿。其实陶谦也没有对田楷、刘备寄予多大的希望,用刘备不过是换换手气。当然,鉴于对手是曹操,所以陶谦这边换来换去手气都好不了。正当陶谦心惊胆战地伸长脖子等着曹操来割的时候,曹操的部队忽然在一夜之间悄悄离去。原来,正当曹操血洗徐州的时候,他的后院失火了,好友张邈忽然反水,和陈宫一起叛变了他。曹操匆匆忙忙回去熄火,徐州这边就侥幸解除了灾难。

    田楷带兵回青州了,刘备一时半会儿却走不了。陶谦与曹操结下梁子,即便一时解了急,却永远都别想消停了,所以他希望刘备能够留下来,替他抵挡一二。他向朝廷推荐刘备担任“豫州刺史”,从此刘备有了一个别号“刘豫州”。不过,事实上豫州不在刘备治下,豫州治下郡国各有其主,刘备仅仅在豫州最东边的小沛“遥领全州”。

    其后不久,陶谦去世了,临终时对徐州别驾糜竺说:“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。”不独陶谦看好刘备,徐州其他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都听说过刘备的仁义和礼贤下士。糜竺等人敲锣打鼓地来到沛县,恭请刘备到徐州担任州牧。刘备对此却一再推辞,于是陈登和孔融便亲自来劝说刘备。

    陈登是徐州的典农校尉,智谋过人,他说:“汉室倾颓,天下大乱,大丈夫能否建功立业,就看你的选择了。徐州富庶殷实,户口百万,请您屈尊来当这个徐州牧吧。”刘备继续推辞道:“那怎么行呢?袁术大人近在寿春,人家有四世三公的家世,这个州牧你们还是让他来做吧。”陈登急了:“只要您一声令下,我们可以召集十万大军供您驱使,上可以匡主济民,成五霸之业,下可以做一方霸主,留名青史。您要是不听我的建议,那么我也不敢听您的,去请什么袁术。”

    孔融也特地赶来劝说刘备:“袁术就是一具冢中枯骨,你提他干吗?刘使君,你就别推辞了。”有了这些人的热心支持,刘备不再推辞,于是应允。

    徐州人民拥戴他,陈登、糜竺支持他,刘备在徐州的日子欢乐无比。然而有人看刘备越来越不顺眼了,干脆带兵来收拾他,这人就是好斗的袁术。袁术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人,最喜欢自己给自己封官加冕。还是陶谦在世的时候,他就自称“徐州伯”,眼见陶谦死了,徐州没有落到自己手里,反而让刘备捡了便宜,自然是对刘备大大得不满意。再说刘备这小子,别人推荐他做徐州牧的时候,谦让就谦让嘛,偏偏把自己拿出来当说辞,害得自己得了一个“冢中枯骨”的荣誉称号,动不动就被淮南人民骂成是棺材瓤子,不打刘备难出这心中浊气。

    建安元年,袁术领兵来到徐州,刘备留下张飞守徐州,自己和关羽率领主力迎战袁术。然而刘备正在淮河决战袁术的时候,徐州方面传来消息,吕布在下邳反水了。

    曹操打陶谦的时候,吕布就和陈宫等人在兖州造曹操的反,被曹操回军打败后,无处可去,就来投刘备了,现在趁刘备和袁术打仗,就在下邳纠结陶谦留下来的丹阳兵造反了。看来,吕布这辈子注定了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,走到哪儿都爱惹祸。

    刘备手下的丹阳兵一听这事,就溃散了。和袁术的这场战役是打不了了,刘备连忙回师徐州。徐州已被吕布占了,张飞也被赶了出来。刘备进退无路,只好领着残部退守海西。可海西这个小小的县城根本养不起刘备的几千人马。刘备过了一段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后,就做出了一个颇有魄力的举动,回徐州去投靠原本是自己门客的吕布。

    三国的舞台上永远都缺少不了光怪陆离的表演,吕布居然也收留下刘备,并把沛县给了他。袁术就是一门心思不让刘备过安生日子,不久又来海西打刘备。这时候最离奇的事情发生了,吕布也知道“唇亡齿寒”的道理,便又带兵来帮助刘备抵抗袁术。

    和当今国际形势一样,三国时代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,没有谁与谁是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谁与谁是永远的敌人。形势永远都在变化,或敌或友的关系也随时转换,一切都取决于利益。

    袁术走了,刘备稍稍安顿下来,就又开始充实自己的力量,在沛县疯狂地招兵买马。凭借着一流的口碑,刘备不久便招来了一万兵马。显然,徐州虽然到了吕布手里,但徐州人民的心还是向着刘备的。吕布不傻,也看到了这一点,他当然不能容忍刘备的羽翼再度丰满起来,于是带兵来到了沛县。

    在战场上,刘备几乎从来没有得到过幸运之神的眷顾,这次也一样。与吕布乍一遭遇,刘备就溃败而逃。

    在徐州的两年光阴仿佛是大梦一场,好不容易熬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,转眼就易手他人。刘备再一次双手空空地踏上了流浪之路,唯一可以慰藉的是,他的那帮兄弟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左右,这也许是刘备最大的精神支柱,有了他们,他永远都会有东山再起的阳光心态。

    刘备稍一踌躇后,走向了曹操的地盘,曹操也痛快地接纳了刘备。现在刘备和曹操拥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叫吕布,根据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道理,刘备和曹操现在就是朋友了。当然,刘备曾经友情帮助陶谦打过曹军,不过,那时候刘备是作为公孙瓒的部下出兵相助的,所以这些旧事可以不提。

    曹操收留刘备后,别出心裁地派他再回沛县。不久前,刘备正是从这里被吕布打跑的,如今他又回来了,带着曹操给的兵马和钱粮。吕布一看,刚把你打跑又来了,真够有韧性的啊,再来再打!然而这回和上回不一样了,刘备刚被吕布打得丢了老婆孩子落荒而逃,后台曹操就亲自领兵救援来了。吕布打刘备绰绰有余,见了曹操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。

    白门楼上,上演了颇具三国特色的一幕。曹操和刘备端坐在楼上,吕布被五花大绑地带上了楼,

    刽子手已经准备好了。也许是被捆得太紧,吕布请求曹操稍微松一下绳子,曹操说:“捆你这头猛虎,不能不捆紧点儿啊。”吕布不甘心就死,对曹操说:“一直以来,您所担心的不就是吕布我吗?现在我已经服您了,天下再也没有愁事了。以后您带步兵,我领骑兵,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啊!”曹操听了这话,似乎有点儿动心,刘备转过头来在曹操耳边说:“您难道忘了当年丁原、董卓是怎么死的了吗?”曹操一听恍然大悟,吕布可是一条白眼儿狼啊,差点儿信了他的话,于是下令将吕布处死。

    刘备一句话就解决了这个绊脚石,体现了他枭雄的一面。

    英雄的定义可以很简单,那就是想干大事并能干大事。东汉末年起事的群雄不为少数,可大多数人打江山的信念并没有那么坚定。董卓受挫就建了个郿坞要在里面养老,袁绍因为儿子生病就放弃攻打曹操的机会。群雄之中,方向明确、路线清晰、意志坚定的只有江东孙氏、中原曹操以及刘备。其中刘备的故事更具典型性,各地辗转、三入小沛,刘备和他手下那帮兄弟没有一挫即倒,反而愈挫愈勇,刘备得天下绝不是偶然的。

    3.  青梅煮酒

    消灭吕布后,曹操就给了刘备一个“左将军”的称号,给关羽和张飞“中郎将”的称号。在三国时,左将军是次于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和卫将军的武职。不过,听起来很美,却没有实权。

    刘备是个英雄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曹操的部下也意识到,留着刘备迟早是个祸患。程昱曾劝曹操说:“我看刘备既有雄才,又得人心,必不甘心久居人下,不如早点儿把他解决了事。”曹操却认为现在正是收拢人心的时候,如果杀了刘备就会失去天下人的心,还是留着他的命吧,郭嘉也是这个意思,于是就没有对刘备下手。

    刘备当然知道自己的处境,他的对策是低调行事,很少出门,每天在左将军府的菜园里当菜农,专心开发绿色蔬菜基地。

    曹操按捺不住好奇,难不成刘大耳从此要熄了壮志,寄情田园?于是派人找刘备来,打算和他谈谈话,看看他这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。

    当时正是公元199年春夏之交,梅子成熟的季节,曹操把刘备带着花园里,指着梅树,先给刘备讲了个故事:“我当年行军的时候,没有水喝,士兵又渴又乏,我就对士兵们说,前面有一片梅林,那里面有很多青梅可以止渴,士兵们听到这话,嘴里都生出唾液了。现在梅子又成熟了,我用青梅煮了一些酒,请你来品尝。”

    两人正喝着酒,天上起了乌云,曹操就说:“你看古话说龙从云、虎从风。有云就会有龙,有风就会有虎。你看天上的云多么像龙,龙的特点是,变化无常,雄心壮志,就像英雄一样。我们何不来讨论一下,当今谁是英雄?”刘备就说:“我刘备哪有资格讨论英雄啊,我认识的人都不多。”曹操说:“那不要紧,你不认识人,但总听过吧,你看看都有哪些人是英雄呢?”刘备就提起袁术,曹操答:“冢中枯骨。”刘备又说袁绍,曹操答:“何足为虑。”就这样,刘备列了一串名单,都被曹操一一否决了。刘备就说,那我就不知道还有谁是英雄了。曹操用手指指刘备,又指了一下自己,说:“要论当今天下英雄,只有刘使君你和曹操我而已。”

    刘备一听这话,心里一下子就慌了,敢情种了这么久的菜都白种了啊,还是被他识破了,接下来是不是该要我的小命呢?正吃着饭,手中的筷子吧嗒一声掉到地上。曹操说你何至于此呢?正好天上雷声隆隆,刘备就连忙掩饰说,哎呀,你看这打雷把我吓成这样。据说曹操正是听到刘备这样解释,想这刘备到底胆量有限,才打消了对他的怀疑。

    事后,曹操还没有完全放心,就派人跟到刘备府偷窥。只见刘备依然如常,带着一些仆人在菜地里拾掇青菜,曹操这才相信刘大耳确实磨灭了壮志,一心务农,打消了从政的念头。

    可惜老谋深算的曹操一时走眼,错看了刘备。刘备经历了多少次的打击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,这回又怎么甘心退隐田园呢?所有这些,不过是演戏给曹操看罢了。但刘备已然知道留在曹操这儿意味着真的要终生务农了,于是开始留意寻找离开的机会。

    刘备正在苦苦寻觅机会呢,机会就找上门了。袁术当了两年自封的皇帝,众叛亲离,在淮南待不下去了,就跑到青州去投奔袁绍的儿子袁谭。曹操怎么能容忍这个背叛朝廷的小丑呢?打算派人去截杀袁术。派谁去呢?刘备连忙跑来表态,要去徐州截击袁术。曹操没有细想,就同意了刘备协同大将朱灵一同前往。刘备生怕曹操变卦,借口战机稍纵即逝,匆匆带兵奔赴徐州。

    程昱、郭嘉一听说刘备跑了,一起来找曹操放起了马后炮:“刘备不可纵!”放走刘备,就等于放虎归山,以后可就有祸患了。曹操这才醒悟,却已经追悔莫及。

    获得了自由的刘备带着兄弟们飞一般地逃离许昌,就像鸟儿逃出鸟笼、鱼儿回到大海一样,刘备从此一去不再回来。

    到徐州,刘备截住袁术,袁术只好退回寿春,不久就在连一碗蜂蜜水都没得喝的悲凉中离开人世。袁术白白地跑了这一趟,仿佛只为成全刘备。打跑袁术后,刘备是死活都不回许昌了,朱灵光杆司令一个回到许昌。刘备一路继续前行,和兄弟们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徐州下邳城。

    此时的徐州刺史是车胄,也许是在许昌被压抑太久,刘备身上惯于潜藏的野性和叛逆被激发出来,他做出了一生中最胆大妄为的一件事,没有把车胄“礼送出境”,而是上去就把朝廷命官车胄给宰了,再度占据徐州。刘备回到徐州,开心的不止是自家兄弟,徐州人民也很兴奋,可亲可爱的老领导又回来了,各郡县立马叛曹归刘,刘备的队伍迅速壮大了。刘备也不含糊,让关羽守下邳,自己再入小沛,站在前线,与袁绍一起形成了合击曹操之势。

    曹操派刘岱、王忠来打刘备,被刘备打了个满地找牙。刘备还意气风发无比潇洒地对他们说:“像你这样的,来百十个也白搭,就是曹公自己来了,谁赢谁输都不好说!”

    曹操一生最是知人,如今看错了刘备,内心本来就很受伤,再听到刘备牛哄哄的挑战,哪里咽得下这口气,即便在官渡大战的百忙之中,还是抽了个空儿亲自赶过来收拾刘备。刘备料定曹操对付袁绍都捉襟见肘,不可能有机会来对付自己,所以才说了句大话。不料曹操比自己想象的猛多了,估算着袁绍反应迟钝,趁这个时间差飞驰过来找自己的碴儿。

    刘备正优哉游哉地坐山观曹操袁绍二虎决斗呢,一听曹操来了,多的话没有,一个字——跑,拨转马头,又一次丢了老婆孩子逃之夭夭。

    曹操以闪电般的速度击败刘备,生擒关羽,收复徐州。刘备则一路跑到了袁绍那里。在白马之战后,袁绍派刘备追击曹操,曹操丢下辎重吸引刘军争抢,然后突然从山上冲下来,将刘备部下打了个七零八落,刘备再一次兔子般地逃了。

    这次战争之后,也许是打了败仗不好意思再留在袁绍身边,也许是敏感地嗅到了袁绍将要失败的气息,刘备决定离开袁绍。他向袁绍建议,由他去找刘表,联合刘表对曹操形成合围的形势,袁绍痛快地答应了。

    公元200年的秋天,刘备离开了袁绍,带着不多的人马前往汝南。官渡之战结束后,曹操又亲自来汝南打刘备。刘备很有自知之明,还没开打,就望风而逃。这一逃,刘备彻底地离开了中原,来到了荆州。从此,他再也没有踏上过中原的土地。

    荆州的主宰者是荆州牧刘表,刘表热情地接待了刘备,将荆州北部的新野交给了刘备。在这里,刘备度过了七年平静的生活,直到邂逅诸葛亮。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计,我们在第一章里已经细细讲述过。诸葛亮除了向刘备描绘了天下三分的蓝图外,还向刘备挑明,他此时的当务之急是寻觅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。

    从公孙瓒、陶谦、吕布、曹操、袁绍,到刘表,刘备已经更换了六个主人;从平原、小沛、徐州到新野,没有一片土地属于刘备。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根据地,不再寄人篱下,去实现胸中的宏图大志?七年的沉潜能否换来一飞冲天的机会?

    老子曾说:“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”弱者和柔者最终胜过刚者和强者,就在于前者懂得韬晦之计,在许昌种菜的刘备就深谙这个道理。

    人们一般都喜欢逞强,而不知守弱的微妙。实际上,守弱可以让人在处于低谷的时候,全身保命,以等待机遇的降临,再度一飞冲天。在逆境中披荆斩棘不容易,在困境中韬光养晦就更困难,因为它更加考验一个人内心的韧性和对信念的坚持。无论是作为争霸天下的大战略,还是作为舒缓个人际遇的人生哲学,韬光养晦的意义都是深远的。

    4.  以人为本

    要说刘皇叔的命真是够苦的,这边还在和诸葛亮商量,怎么才能得到一块可供大展宏图的根据地呢,那边马上就要连遮风蔽雨的屋檐都要没了。

    公元208年,曹操亲率大军南下,战旗直指荆州,本来预计又有一场血战,没想到轻轻松松就得到了荆州。首先是刘表恰当其时地死了,然后是刘琮在部下的劝说下识时务地投降了。当时听说曹操要打来了,襄阳城里乱成了一锅粥。刘表的小儿子、刚刚接班的刘琮就慌了,问大家怎么办,底下人就异口同声地说,投降啊。傅巽还开导刘琮说,用刘备来抵挡曹操有两种结果,一种是刘备败了,那么我们还是得投降曹操,一种是刘备赢了,那刘备一定不肯做您的部下。刘琮一听有道理,是赢是输我都没有好果子吃,那还不如提前投降了。

    刘琮向曹操投降之后,才想起来知会刘备一下,就派一个叫宋忠的人来给刘备送信。刘备一听,大惊失色,心想这真是给我送终来了。此时曹军在新野,刘备在樊城,曹军一旦围住樊城,刘备只有死路一条。仓促之间,刘备和诸葛亮紧急商议,弃樊城奔江夏,赶紧占领军备粮草充足的江陵城。

    刘军的撤退惊动了樊城的官吏、百姓,谁也不信任有屠城历史的曹操,决心跟着刘备走,刘备走到哪儿,大家跟到哪儿。刘备于是让关羽率水军沿汉水先行抵达江陵,自己则率领数千部队,带着老百姓从陆路赶到江陵。

    樊城民众几乎倾城出动,十几万人拥挤在通向江陵的道路上。老百姓又没什么行军纪律可言,道路拥塞不堪,人群缓慢蠕动,每天只能行进十几里。

    得知刘琮投降的消息时,诸葛亮曾经建议刘备,趁荆州军民人心骚动的时候,攻占襄阳,杀死刘琮,这样荆州就唾手可得了。刘备不忍心在刘表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对刘琮下手,更不愿意留下不仁义的名声,没有听从诸葛亮的意见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在路过襄阳的时候,刘备还停下了逃亡的步伐,要对刘琮刘贤侄再做最后一次思想工作,希望刘贤侄能够迷途知返,浪子回头。但刘琮下定决心一条道走到黑,紧闭城门,不放刘备进城。无奈,刘备只好立马襄阳城下,向刘贤侄殷殷地喊了一番话,这番话没有打动刘琮,却感动了襄阳城内很多官吏百姓,史载:“乃驻马呼琮,琮惧不能起,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。”

    刘备的魅力确实太大了,襄阳的官吏百姓也加入了逃亡的队伍,通往江陵的道路更加拥塞,行进的速度越发缓慢。这样走下去,刘备很快就会被曹军俘获,左右都劝他不要管百姓了,骑马先跑到江陵。然而,刘备摇摇头,坚定地说:“夫济大事,必以人为本;今人归吾,吾何忍弃去!”“以人为本”这四个字在中国历史上就是这样第一次被提出来的。

    人们愿意在危急关头把刘备当做靠山,刘备又怎么忍心丢下这些百姓呢?刘备愿意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诠释一个叫做“仁义”的词,而命运这一回是否会眷顾刘备呢?

    此时曹操已经赶到襄阳,听说刘备已经过境,就派勇将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直奔江陵,抓住刘备,抢占江陵。五千虎豹骑真像一群凶猛的虎豹,以一天三百里的速度全速前进,很快在当阳县长坂坡赶上了刘备的队伍。

    当时刘备军夹杂在百姓当中,看到曹军赶来,百姓们慌得乱作一团,冲乱了刘备的数千步骑,长坂坡顿时乱作一锅粥,百姓互相践踏,部队散乱无章。不光是刘备傻眼了,连曹军也傻眼了,到底该杀谁啊?

    不远处有一条河,河上有一座孤桥,张飞聚拢本部骑兵二十余人,护送刘备过桥到了对岸。刘备惊魂稍定,发现身边只剩下诸葛亮、几个谋士和数十骑亲兵,妻子甘夫人、儿子刘禅和两个女儿都不知去向。再看对岸,尘土漫天,哭声遍野,哪里看得到妻儿的踪影。

    这时有人来报告说,刚看到赵云直奔曹军,肯定投降去了,刘备顺手拿起自己的护身手戟投向那人,大喝道:“子龙不弃我走也!”

    没错,赵云发现主公的妻儿不在,当即返回寻找。他单枪匹马杀入重围,找到甘夫人、刘禅等人,把他们护送到河对岸。

    血战中,刘备的军卒死的死、逃的逃,只剩下二十多人,曹军毫无抵挡地迫近桥头。张飞本来一人挺立桥头,牢牢地护住桥,现在一看,形势危急,知道此时若后退一寸,敌人必然会全部拥上来。于是,他像一座雕塑一样,稳稳地站在当阳桥头。

    大战中,所有人都东奔西跑,面色惊慌,唯有一人纹丝不动,威武异常,将逐渐逼近的曹军视若无物。曹军大异,夏侯惇、夏侯渊、许褚、曹仁、李典、文聘等万夫莫挡的猛将都不由得在他的威慑之下放缓了脚步。有认识的人悄悄说:此人即那万人敌张飞!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