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张安世当机立断。 …… 文楼里。 百官已聚集。 情况,大家其实都已经清楚了。 太子得知消息的时候,就直接昏厥了过去,于是忙召了御医来诊视。 这太子朱高炽的身体,本就不好,再加上这些日子,为朱棣操劳政务,现在遭受了这样大的打击,一病不起。 朱棣听罢,心中更是忧虑。 可这可却把赵王乐坏了。 太子病倒,说不定……一口气没提上来…… 而他的二兄朱高煦,毕竟还是戴罪之身。 这数来数去,还能活蹦乱跳的,不就是他朱高燧自个儿了吗? 躺着也能克继大统? 若如此,那可真是……难怪了。 难怪算命的说他有九五之象,原来竟是如此。 只是,赵王朱高燧就算心头再得意,也知道自己此时必须做出悲痛的样子。 他如丧考妣状,他几乎是由人搀着进宫的,一见到朱棣,便拜倒在地,泪流不止。 “得闻皇兄病重,安南侯受难,儿臣……儿臣悲不自胜啊……呜呜呜……” 朱棣听着心里更加难受了,他此时正处在最虚弱的时候。 毕竟,张安世这样的左膀右臂,且算起来,也是他最重要的心腹之人,如今却因他的一念之差,而害了性命。 至于太子……也令朱棣无比的担忧。 处在这种情绪之下的朱棣,不像一个九五之尊,却只像一个痛不欲生的父亲。 现在见了自己的小儿子,心情郁郁的朱棣,温和地道:“好啦……知道了,知道了。” 虽然父皇什么都没有说,可赵王朱高燧的心里却是甜滋滋的。 他很清楚,此时父皇是情感最虚弱的时候,他这小儿子作为一个大孝子,一定要随时陪在父皇的身边。 毕竟,这可是天赐良机啊。 “儿臣……已寻了良医,去往了东宫……相信皇兄的病情,一定可以好转。” 朱棣道:“有心了,你有心了。” “此医姓周名荣,名震天下,最擅的便是金石之术,且有异能,他救活的人,数不胜数,人人都叫他周神仙。” 鉴于整个御医的水平比较次。 说实话,宫中贵人们的平均寿命,可能比绝大多数的富户人家还要低。 有明一朝,大抵都是如此。 由此可见,这御医的水平。 以至于后来有些皇帝,宁可自己炼丹来治病,也不敢轻易传唤太医。 神奇的是,那些炼丹且讳疾忌医的皇帝们,居然都十分长寿,譬如活了五十九岁的嘉靖皇帝,还有活了五十八岁的万历皇帝。 由此可见,你瞎几把的炼点重金属来吃,一般情况下,也比吃御医院那些大聪明们开的药效果要好。 朱棣对太子的病情,十分看重,他听罢,打起精神道:“是吗?周神仙……此人当真神奇?” 赵王朱高燧道:“这周神仙在北平一带行医,活人无数,最擅练符水,凡赐下符水,必定药到病除,儿臣……儿臣在北平镇守的时候,早闻他的大名,所以自打入京城之后,便请他南下,父皇……此人有大神通……” 朱棣叹了口气道:“哎……可你皇兄他这是心疾啊……” 随即,便没有继续说下去。 于是朱棣还是决定,清早召百官们来…… 纪纲已是瓮中之鳖,可是他那些党羽……也一定要彻底地铲除。 这绝对是一个大工程,锦衣卫上下数万人,什么人是纪纲的党羽,什么人与他私通,既是打算一网打尽,那么……就必须得有章法。 朱棣领着赵王朱高燧,至崇文殿升座。 百官纷纷见礼。 朱棣端坐不动。 而魏国公、淇国公等人也都站在一侧,露出沮丧之色。 尤其是魏国公徐辉祖,心里不免叹息和遗憾。 当然,有人忧虑,自然不免有人欢喜。 至少在这朝中,就有不少人,心中狂喜。 世上少了一个外戚,这可太好了。 他们最怕的,就是大明走了当初大汉朝的老路。 只是…… 无论心中有多喜,可至少,表面上却需摆出一副心痛如刀割的样子。 现在陛下正在震怒之中,谁敢触这个眉头? 再者说了,人死为大嘛。 人都死了,你还想坟头蹦迪? 于是朝中文武,哀鸿一片。 朱棣端坐着,扫视着文武。 终于,朱棣道:“事情,诸卿可有听闻吗?” “陛下……”率先说话的,竟是解缙。 解缙痛苦不堪的样子:“陛下啊,臣万万没想到,竟是出了这样的事,安南侯……他死的蹊跷啊,安南侯生前赤心奉国,在御前效命,殚精竭虑。他小小年纪,立下如此多的功劳,万万没想到,竟有人向安南侯下此毒手。陛下……臣闻噩耗,当即失声痛哭,我大明失此栋梁,实在……实在……“ 说罢,解缙失声痛哭起来。 这算是定了一个调子。 哭。 都给我哭。 不但张安世没了。 连解缙也要和张安世同归于尽。 至此之后,解缙再无天敌,再过一些年,这强势的皇帝驾崩,他们就成了三朝老臣,不但位极人臣,且地位崇高,门生故吏遍布天下! 到了那时候,这国家大事,没有他解缙点头,他就实施不下去,办不成。 他想办的事,只要他一个眼神,就会有多如牛毛的人去给他奔走造势,为他上书。 一切……都不费吹灰之力。 明承宋制。 这大宋,士大夫优荣掌断天下事的好时光,要来了。 第(2/3)页